智能终端的AI功能更聚焦于实际需要与具体场景股票配资平台代理,在“通用”与“好用”、成本与收益之间找平衡。
“不是应该有5个手指吗?怎么只有4个?”“因为人的第五个手指其实用处不是很大,尤其是在工业场景中,4个手指就可以解决90%以上的动作。”在近日举行的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,人形机器人公司帕西尼技术和销售商务区域负责人唐斌在展出的DexH13灵巧手展台前,如此回答现场观众提问。
帕西尼的DexH13灵巧手,是全球首款“多维触觉+AI视觉”双模态机器人末端。与其他的灵巧手相比,DexH13创新性地采用了4指16个自由度仿生机械结构,在维持灵活灵敏的触觉感知及运动能力的同时,降低其硬件成本。
随着大模型技术的快速迭代与进步,AI正在各个行业加速应用落地,而智能终端则是AI应用爆发的关键载体。与往年相比,今年的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将“火力”集中到终端智能设备上,以“智联万物·端启未来”为主题,展出了超1000件AI终端产品及前沿技术,构建了“核心技术—终端产品—大模型应用”全链条展示矩阵。
记者实探发现,AI手机、机器人、AI可穿戴设备、大模型一体机等多类型智能终端如今呈现百花齐放的态势。与此同时,智能终端的AI功能更聚焦于实际需要与具体场景,不一味“贪多求全”和过度设计,而是在“通用”与“好用”、成本与收益之间做好平衡,让AI产生真正的价值与效益。
AI在终端设备的渗透率大幅提升
“电视不止是屏幕,更是整家智能指挥官。”在创维集团的展区,一行醒目的标语映入眼帘。作为一家做电视机起家的企业,创维正在借助AI让电视机发挥更大作用。
例如结合当前国家大力发展银发经济的浪潮,创维基于适老化的电视机,推出了智慧康养解决方案。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,电视机内置了酷开超级智能体,不仅能够提供日常所需资讯,还能陪伴老人聊天,丰富其精神生活。除此以外,电视机还可以通过摄像头对老人进行安全看护,防范滑倒等突发状况,并通过AI学习判断老人日常的走路姿势,评估其健康状态,确保老人安全。
同样以AI技术为产品解锁更多功能的,还有博士眼镜。当记者戴上博士眼镜的“星纪魅族”智能眼镜,眼前就浮现出几行绿色的荧光字幕,轻转镜框旋钮,就能操控字幕向下移动。据展区工作人员介绍股票配资平台代理,只需要下载一款可与眼镜连接的APP,上传相应的文档,即可实现提词功能,解决了用户在公开演讲、录制口播等场景中忘词的痛点。
从电视机化身可交互的智慧“养老指挥官”到AI眼镜解决大众刚需,随着模型走向轻量化及端侧算力的爆发,AI在终端设备的渗透率已大幅提升。思瀚产业研究院研究报告指出,智能化正成为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和市场发展的关键力量。2023年全球智能终端渗透率达到38.7%,预计在2028年进一步提升至45.7%。
此外,IDC数据还显示,2025年第一季度,中国智能手机市场AI功能渗透率已达82%。与此前AI作为“加分项”不同,经过近两年的飞速发展,如今AI之于终端设备已经逐渐变为“必选项”。
面向细分场景的智能终端备受欢迎
众多智能终端中,机器人无疑是最受关注的类别。在2025全球人工智能终端展暨第六届深圳国际人工智能展览会上,从会前空翻的众擎科技人形机器人,到化身“小老师”讲解科学知识的优必选教育机器人,再到能够做拧灯泡、贴标签等精细操作的帕西尼机器人,让观众眼花缭乱。
在众多机器人公司中,肯綮科技显得格外特别。与其他通用人形机器人公司不同,肯綮科技聚焦外骨骼机器人的研发、生产和销售。今年春节期间,公司的明星产品π系列运动助力机器人因帮助游客轻松攀登泰山而火爆全网,被誉为“爬山神器”。本届展会上,肯綮科技的展台热闹非凡,一直被排队体验π系列运动助力机器人的观众围得水泄不通。
“合适的时间、合适的产品、合适的场景”,肯綮科技副总经理郝志勤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如此总结公司“出圈”的原因。在爆火之前,肯綮科技已经在这个细分赛道深耕了10年,旗下除了登山机器人外,还有护腰机器人、手臂助力机器人、负重机器人等多个系列产品。郝志勤表示,肯綮科技的外骨骼机器人融合了大量AI算法技术,能通过传感系统感应人体的运动意图、判断运动姿态,从而给予更精准的运动助力。
“通用人形机器人是希望代替人类去做一些重复性、危险性的工作,而我们的外骨骼机器人则是希望让人自身变得更强,用科技提高生活和工作品质。”郝志勤说。记者了解到,肯綮科技订单需求不断增长,生产线也在持续扩建,显示了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青睐。
一直以来,行业对于将机器人打造成“人形”存在意见分歧。支持者认为“人形”意味着不论在工业生产场景还是在日常生活场景,机器人都能像人一样,具备更强的通用性,胜任不同的任务;反对者则认为盲目追求“人形”会导致研发难度极高,带来不必要的成本。正如帕西尼选择研发四个手指的灵巧手,也是基于成本和收益的考量。“无论是机器人还是灵巧手,目的都是解决人的需求。如果单纯为了‘像人’而‘像人’,首先客户不会为你买单,其次这会增加没有意义的成本。”唐斌表示。
事实上,基于特定的垂直领域开发更专用、好用的智能终端,已经成为不少厂商的选择。前不久,杭州智元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发布了一款名为“踏山”的髋部助行外骨骼;此前声称“退出人形机器人公司”的金沙江创投主管合伙人朱啸虎,也于近日投资了水下机器人赛道的苏州世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。在通用人形机器人泛化性仍然不足的当下,面向细分场景的智能终端正受到市场追捧。
在“通用”与“好用”之间寻找平衡点
AI在各类终端设备加速渗透,离不开大模型的持续进化,尤其是今年以来,DeepSeek、通义千问等开源大模型大大降低了AI应用的门槛,进一步推动了智能终端的“百花齐放”。
为支持AI大模型本地化部署和应用,大模型一体机由于具备“软硬协同、开箱即用”的特性,能够解决企业AI部署中的数据安全、算力成本和场景适配等痛点,市场迎来了大爆发。IDC近日发布的报告指出,2025年1月以来,市场上已有接近百家厂商推出AI一体机产品。
在本届展会上,中国电信、摩尔线程、宝德计算机、铨兴科技等多家厂商均带来了AI训推一体机产品。其中,铨兴科技的添翼AI训推一体机通过软硬件协同创新,将训练成本下降90%、推理并发性能提升50%,并兼容主流国产芯片及操作系统,助力政企客户以更低能耗、更高效率完成AI应用部署落地。“我们公司在半导体存储行业已经有30多年的沉淀和积累,在这个过程中也不断地转型升级,从而开发出了这样的AI训推一体解决方案。”铨兴科技董事长黄少娃表示。
“大模型本地端部署一定是大势所趋,因为越来越多的客户发现,要让AI好用,还需要和业务场景、本地数据相结合,而且私密数据也需要得到保护。未来AI一体机的市场增量将越来越大。”铨兴科技AI产品总监王瑜琨告诉证券时报记者,添翼AI训推一体解决方案既有通用的基础功能,同时也会针对客户需求做定制化的应用。“比如法务行业,既有面向法院的应用,也有面向律师事务所的应用。即使是面向律师事务所,也会分为面向企业的和面向司法部门的,各自需求都不一样。”王瑜琨说,公司会和行业中的软件合作伙伴一起,基于他们的行业积累,向客户交付AI训推一体解决方案。
一个参展商向证券时报记者表示,AI一体机虽然可以“开箱即用”,但要真正好用,还需要结合自身需求进行专属大模型训练,提升与业务的匹配度。
在“通用”与“好用”之间寻找平衡点,同样也是机器人公司寻找落地场景的策略。“下一步我们计划根据场景做一些减法股票配资平台代理,减掉一些用不到的功能,做进一步细化的行业性解决方案,让机器人专门解决某个场景中的特定任务,比如搬货、拣选、安检等。”唐斌说。
九鼎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